教育资讯
警惕学前教育成了“大跃进”
发布日期 :2011-12-27 作者 : 李新玲 浏览次数 : 2442
曾被边缘化的学前教育,如今成了一个热门词组,无论是新闻媒体、百姓谈资还是两会讨论,它都屡屡被提及。
全国政协委员刘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作为学前教育的专家,她有“冰水两重天”的切身体会。刘委员之前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两年在北京市两会上谈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没人呼应,之后到全国政协去讲学前教育的问题,也没人理睬,大家那时觉得义务教育还没有搞好,讲什么学前教育。今年突变的形式让刘委员有点不适应:好像所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在谈学前教育,刘委员也经常被一大堆记者围着,讲得口干舌燥,甚至开会时经常被记者拉出去接受采访。
刘委员的感觉当然不只是个人体会,据笔者统计观察,今年两会关于学前教育提案议案不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光政协的教育界别委员在谈学前教育,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其他界别委员也在谈。甚至还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激动人心地喊出:“要把学前三年纳入义务教育”,“要像重视义务教育那样抓学前教育”。
无疑,2010年对于学前教育是重要的一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学前教育列入今后10年教育事业8大发展任务之一,提出10年内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具体措施,被称为“国十条”措施包括: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国家财政投入5亿元,在河北、内蒙古、安徽、河南、陕西、青海等10个中西部省区进行试点,支持61个县建设乡村幼儿园;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等15个省(区、市)启动。这样的形势,让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关注学前教育,以及大量幼儿家长感到兴奋,但面对一个省市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投资,又不得不忧心:学前教育政策如何能够执行起来不走样?
以北京市这个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最突出的城市为例。学前教育的投入,已由原先的5年共计划投入30亿元,上升至50亿元,同时提出新建、改扩建600所幼儿园,使全市公办园比例超过70%。要知道,北京市政协在2010年的一次调研报告显示,北京公办园330所,只占全市所有注册幼儿园的26%,如果加上没有注册的1298所幼儿园,那么,北京公办园比例只有12.87%。从百分之十几一下子提高到70%,这可是个不小的跨越。仔细计算一下,假设新增的600所幼儿园全部为公办园,也到不了50%。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习惯养成、认知能力、人格发展等起着重要影响,中央及各级政府下力气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财政投入之外,更需要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
首要是大批财政投入的投向。有没有更具体深入的调查和测算,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乡镇到底是哪些地方入园难,哪些人群入园难?把基本数据搞清楚,是避免把资金投向那些原本硬件条件好、师资好的优质园,避免锦上添花,从而真正解决入园难问题。
比如,有的省政府明确提出要逐步把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省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经费2亿元,支持12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到2015年全省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可是,单把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好,就能让分散在全乡各村的孩子来入园吗?农村地区需要的是家门口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庇护和接送。
近些年,科技、农业、教育等许多领域都流行“项目制”,往往是中央或各个部委确定某个项目,然后从财政划拔一大笔钱,各地纷沓而至“跑部进钱”,至于钱用到何处、效果如何,许多最后都成了一笔糊涂账。之前,我们的学前教育因为性质定位不清、改革方向不明、长期不被重视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欠账,如今有了大把投入,还是先学会理财,把钱用好花好。
刘焱委员在政协会上听说财政部今年要拿出30亿元投入西部地区的学前教育,她开玩笑对财政部某位领导说:“那我们可要把眼睛睁大看钱怎么花!”
另外,幼儿园师资是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大批的资金可以在短时间内建出一流的幼儿园,可是不能一下子就能培养出合格的幼教师资。因为也是一场“升格运动”,把当年那些培养了大批优秀幼教人才的各地幼师逐步取消,或者并入当地师范院校,但是,不管是升成大专高职还是本科,都只是大学的一个专业,招生受到计划的限制。另外,在众多专业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基本上只是一个弱势院系。如今大规模新建幼儿园,提高入园率,如何长期有效地培养合格教师,也是各地面临的最大问题。
- 更多相关信息
- 2011-12-27《瞭望》:学前教育“路线图”
- 2011-12-27幼儿教育呈现“阴盛阳衰”
- 2011-12-27合理投入促进幼教公平发展
- 2011-12-27“民主”幼儿园家长参与管理
- 2011-12-27学前教育立法2011年内启动
- 2011-12-27“幼师荒”缘何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瓶颈?
留言信息提示: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