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才教育|伟才幼儿园|厚永幼儿园

教育资讯

如何看待幼儿的说谎现象

发布日期 :2011-12-27 作者 : 浏览次数 : 2466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来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

一、 无意说谎

  这是由幼儿的心理展特点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把幻想、愿望与现实混合在一起。他们为了满足某种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在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进行时,我在电脑里找到了许多海轮船,在放给他们看的同时,我绘声绘色地告诉他们我乘轮船的感觉和开心的情感,谁知一幼儿也说去过海伤乘过轮船,还将他的感受将的非常美妙,神情也非常开心。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教师不能简单责备,而应给予正确引导。我就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很想到大海边去玩,可现在还没有去过,对吗?”在他意识到并点头承认后,我再作鼓励:“你讲大海讲得很好,今后你一定会有机会去大海边玩的。”

2. 理解性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像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例如,去年教过的有个叫“李先锋”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地“说谎”。例如,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是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类活动的真正含义。对于这类认识不足和因理解性心理错觉而产生的“说谎”现象,教师应采用适当方法让幼儿明白事理,帮助他们理解有关概念的真正含义。

3. 自信眩的萌动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像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在拍皮球比赛前挑选小运动员时,教师问:“咱班谁会拍皮球?”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举手说:“我会派皮球!”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教师切不可将此视为“说谎”“吹牛”,对孩子的积极性应当加以保护。当然,不能让幼儿的这种自信心只停留一种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应在注意保护、鼓励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幼儿逐步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说与现实的差距,懂得实现美好的愿望,必须从小好好学习的道理。

下一篇:教育孩子不妨试试另类方法 上一篇:怎样讲话,孩子才听得进去

备案号: 粤ICP备1101058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0128号 Copyright © 2001 - 2025 21GM.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伟才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