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幼儿园建家委会引争议 被疑条件不成熟
×

中小学幼儿园建家委会引争议 被疑条件不成熟

2012-04-11
  教育部前不久发布《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对于家委会的作用,文件提出,家委会应该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三项基本职责。
  
  而在人们的印象里,家委会除了帮助老师组织一些课外活动,似乎还少有参与学校管理的先例,更难与相对强势的业委会相媲美。让人们记忆犹新的关于家委会的一则新闻,还是去年年底北京某知名小学的一个班级租用五星级酒店组织庆新年活动,在媒体披露此事后,学校出面澄清称是家委会所为。
  
  一辩:家委会增加学生家庭负担?
  
  正方:运行费用不该由家长承担
  
  田兰(学生家长,工人):我不反对通过家长委员会这种形式加强学校和我们家长之间的联系。但我的疑虑是,作为家长委员会这样的一个组织,它的运行费用由谁来负担?我们是工人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富裕,无端增加的费用让我们很难承受。
  
  其实,现在学校通过“家校通”之类的方式加强家校联系已经很好了,当年也收了我们一笔钱。我不愿意学校以“成立家长委员会”作为理由,再增加一笔收费项目。
  
  反方:与家教费用相比无足挂齿
  
  徐静(海淀区某中学学生家长):我觉得成立家长委员会是一件好事,就像近年各个居民小区都先后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一样,业主权利得到进一步维护。教育发展到现在,家长也应该充分享受权利。这个权利既是自己的,更是孩子的。
  
  我也看到有些家长提出家长委员会运行费用谁负担的问题。我觉得这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家长委员会是一个全校性的家长联合组织,它的运行费用分担到学校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家庭,其实很少,与各种家教、补习班的费用相比,更是无足挂齿。另外,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负担一部分家委会的日常开支,以示鼓励。
  
  二辩:家委会是否值得大面积推广?
  
  正方:国外经验证明行之有效
  
  孙先生(大学教授):家长委员会这种组织形式在日本、欧美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行,并且效果不错。我认为值得在国内推广。家委会更多的功能应该是对学校的监督,同时加强家校联系,交流经验,反馈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家长委员会正常运行后,学校就会怕家委会,因为担心家长“找茬”。就像居民小区里的物业公司特别怕业主委员会一样,能够促进学校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人性化培养、关怀,这些都是好事。
  
  反方:建立家委会的条件并不成熟
  
  刘女士(东城区小学生家长):我在网络上看到了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意见。说实话,我不是很认同。我觉得以目前的条件,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并不成熟。
  
  学校和家长之前的联系是“点对点”的,无论是通过家访、“家校通”,还是家长去学校,都可以准确了解学校的相关信息以及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而一旦建立家长委员会,我认为“点对点”的形式很有可能被打破,学校一些原本直接通知家长的信息会转发给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通知,这很容易造成信息的错漏。这是家校间形成矛盾的重要隐患。
  
  三辩:家委会也能炒掉学校管理层?
  
  正方:家委会有助于改变家长的弱势地位
  
  王芳(海淀区公务员):我认为成立家长委员会后,家长的权力将得到大大加强。有助于改变当前家、校间,家长处于相对弱势的局面。
  
  过去学校制定一些教学管理的方案、措施,从来都不会听家长的意见。其实许多措施执行起来并不好,但是家长势单力薄,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但一旦建立起家长委员会以后,家长的权力得到大大加强,家长的集体意志将影响学校的决策。现在业主委员会能够炒掉物业公司,我们也盼望着今后如果学校的管理层工作不力,家长委员会就可以提出“换人”,到那时,家长、学生的合法权利就能真正得到保障了。
  
  反方:成立“业委会”的前提是实施《物权法》
  
  侯正方(教育学博士):过去我也曾支持成立“家长委员会”这样的自治组织,但是从目前的实行情况看,效果并不好。一些家长委员会、家长联谊会,已经成为了学校的“摆设”,甚至是傀儡。甚至一些学校的乱收费项目,就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同意”的名义出台的。
  
  建立家长委员会的前提,必须是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规范这一组织,包括运行机制、第三方监督等,否则就不宜仓促上马。业主委员会真正发挥作用,那也是在《物权法》得到实施以后的事儿了。
  
  专家观点
  
  就近入学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孙东东(北京大学教授):家长委员会要建立起一个制度,明确责、权、利关系,包括对自身的监督。对于有人担心家长委员会可能因学校拉拢而“变味”,我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家委会要有任期制,不能终身制;二是家委会成员要由家长选举产生,不能由学校任命;三是家委会成员不能有“双重身份”,不能和学校有其他关系(如老师是家委会委员);四是家委会委员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包括性别、贫富,以及官员和市民的身份。
  
  我强调一点,“就近入学”是充分实现家长委员会功能的重要条件。家长之间联系方便,才有能力真正发挥作用。比如在中关村上学却住在朝阳区的大北窑,这样肯定不行。家长委员会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教育均衡化”基础下的“就近入学”。
  
  众说纷纭
  
  家长态度决定“家委会”生死
  
  木子:家长们对家长委员会的态度,也对家长委员会能否成为推动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力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们就认定其只是摆设,起不了多大作用,参与家长委员会的活动不积极,就可能真正使其形同虚设,反之,如果家长们把家委会真当回事,反对学校干预自愿选举等不合理的做法,就可能完全实现其价值。
  
  宋思达:我母校也有家长委员会,美其名曰“家长当家做主”,实际上家长和学生作为权利的行使者却毫无话语权可言。但存在即合理,在没有能使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各方都满意的情况下,家长委员会必然会长期存在,学生们必然还是被牺牲的对象……(
留言咨询 电话咨询